中国润滑油网 - 润滑油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财经要闻 | 国际要闻 | 国内要闻 | 技术动态 | 媒体聚焦 | 企业动态 | 市场聚焦 | 政策法规 | OEM专题 | 保养心得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要闻 >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近四年三获国家奖的背后--打一场高科技的持久战
P.biz | 商业搜索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近四年三获国家奖的背后--打一场高科技的持久战

信息来源:runhuayou.biz   时间: 2012-08-29  浏览次数:362

    在润滑油市场的“昆仑”大军中,高档内燃机油系列产品成为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销量稳步提升的新秀。1月至7月,高档内燃机油系列产品销量近20万吨。其中,高档内燃机油复合剂是润滑油公司历时10年研发出的新成果。
    6月19日,国家科技部网站公布了2012年科技进步奖初评通过项目公示文件,润滑油公司“高档系列内燃机油复合剂研制及工业化应用”项目位列其中。
    这是近四年来,润滑油公司第三次获得国家奖。润滑油公司靠什么屡获殊荣?
    注重战略投入 以科技谋求未来
    如果有人问科研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力物力。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才能得到企业需要的成果。这些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必须是持续性投入。
    2005年至2011年,润滑油公司连续投入9.8亿元科研资金,支持科研项目持续开展。即便是在公司成立初期经营困难的时候,科研投入也达到了1.2亿元。
    尽管投入大量资金,科研项目却曾面临连续几年未见实质性进展的尴尬困境。要不要搞科研?这个问题曾在润滑油公司内部引起不小的争论。在经营效益压力面前,摆在润滑油公司面前的事实是:国际添加剂公司的技术垄断,不断提高的单剂价格,跨国石油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行业竞争。
    在内部与外部压力面前,在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之间,润滑油公司选择以前期投入谋求长远发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科技研发。这个公司成立12年来,坚持集团公司对润滑油业务“产研销”一体化战略,以增强科研实力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突破点。
    正如润滑油公司总经理廖国勤所说,这是一场科技的持久战。
    如今,润滑油公司科研投入逐步得到回报。仅高档内燃机油这一项成果就收回了7年的科研投入,新增效益9.5亿元。润滑油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高档内燃机油复合剂,使国际添加剂公司复合剂价格降低20%,为我国润滑油行业降低成本15亿元以上。
    截至2011年年底,润滑油公司86%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其中在产品生产工艺中的自主技术占68%。科研项目接连攻关,新产品也随之问世,昆仑品牌迅速增加至1000种产品,工业用油和特种油领域覆盖率100%,车用油领域覆盖率达到48%。
    如果没有每年上亿元的科研投入,润滑油公司如今会是什么样?润滑油公司生产技术处副处长魏文羽思考后给出的答案是:配方、标准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被扼住咽喉的润滑油公司能否坚持12年都值得怀疑。
    十年如一日 在失败中孕育成功
    齿轮油研发用时20年,环烷基油研发用时18年,高端内燃机油研发用时10年。十年如一日,在兰州研发中心主任伏喜胜和他的科研团队身上并非虚夸。
    科学研究的结果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即便成功,也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才获得的。
    “有失败才能有科研的提升。”伏喜胜的这句话是整个科研团队的座右铭。“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然而失败并非没有价值,虽然一时不能找到正确的途径,但起码我们知道那条路是行不通的。”在伏喜胜带领下,整个团队不断开拓思路,寻求更大的突破。
    在科研成果诞生初期,就注定了将是一条荆棘遍布的道路。伏喜胜和他的同事们要从1万多个化学分子结构中进行筛选合成,每种选择都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为找寻最适合的化学分子结构,他们用尽各种办法,缩小分子合成范围。有时,伏喜胜和同事们为找到一个新方法乐上半天,又会在一夜之间完全否定之前的想法。每个成果中包含了他们太多的感情。在他们的记忆中,有太多次因为失败而失眠的夜晚,也有因为一次小小的成功,兴奋地相互分享心得。
    作为齿轮油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续景和其他几位研究员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科研项目刚起步时,条件艰苦,缺少防护措施,在一次做添加剂实验时,添加剂从油阀中喷出,溅满了她的头发。当时,续景正怀有身孕。
    1997年加入润滑油研究团队以来,汤仲平一直在做烟炱磨损的添加剂单剂研制。这也是此次获奖的内燃机油项目4个创新点之一。数十次台架试验失败曾给他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上火起口疮更是常有的事。但即便是在毫无头绪的困境中,一个信念在他心中从未改变:在国外添加剂公司技术垄断、不断提高单剂价格的情况下,单剂研制难关必须攻克!
    为了提振团队士气,研发团队形成了一个习惯,凡是科研项目进展不顺利的时候,领导主动请客吃饭。研究中心附近的小店他们都吃了个遍。庆功宴却很少有,即便是获得国家奖。
    营造“家文化” 研发轻装上阵
    润滑油公司员工约有5000人,兰州与大连两家研究院科研工作者共计5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0%。如何让科研人员在没有杂事牵绊的状态下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中?润滑油公司管理层达成了共识: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能让科研工作者因为失败而造成心理压力,致使科研思路受限。为此,润滑油公司努力为科研人员营造轻松的科研环境,以“家文化”减轻科研人员在失败面前的心理压力。
    添加剂单剂研制是衡量一家公司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在添加剂单剂研发中,存在周期长、成果转化难、效益低等实际情况。这些都会影响成果评定,进而影响科研人员研发积极性。为此,润滑油公司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立项、市场前景、成果评审上放宽要求,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添加剂单剂研究。
    在奖励政策上,润滑油公司执行高于集团公司的奖励标准,鼓励科研人员撰写论文、申请专利,提升科研团队整体创新能力。同时,在薪金分配上,润滑油公司加大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力度,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
    奖金激励与学习培训相比,科研人员更喜欢后者。为提高公司科研人员研发能力,润滑油公司定期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培训。2011年,润滑油公司组织科研人员出国考察了BP、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研发中心,对分子设计、合成技术、添加剂配方、产品认可、产品区分性研究等主要环节展开学术探讨,并形成书面考察报告用于内部交流分享。
    内部交流并不局限于成果分享和学术心得,润滑油公司还定期组织两家研究院的专家,分享各自的失败案例,在相互借鉴的同时启发新的科研思路,将失败案例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国家队”,润滑油公司科研攻关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1年年底,润滑油公司取得科研成果351项,制定与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9项、企业标准230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52项。目前,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根据润滑油公司科研发展规划,又将有一批新的科研成果准备推向市场。
    对于未来,廖国勤胸有成竹:“科研是润滑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具备了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实力。今后每隔一年,我们都要向国家大奖发起冲击。”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润滑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