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润滑油网 - 润滑油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财经要闻 | 国际要闻 | 国内要闻 | 技术动态 | 媒体聚焦 | 企业动态 | 市场聚焦 | 政策法规 | OEM专题 | 保养心得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安美润滑油角力国际市场
P.biz | 商业搜索

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安美润滑油角力国际市场

信息来源:runhuayou.biz   时间: 2012-12-10  浏览次数:396

    党的十六大以来,商务部积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效促进了外贸可持续发展。安美作为中国最大规模工业润滑油制造服务商,中国金属加工液第一品牌缔造者,安美集团有多项世界领先的润滑油自主创新专利产品及极具核心竞争力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以先进的研发和生产流程体系、一流的产品售后服务品质、狼性的营销团队体系和科学系统的管理运营,在业界获得极高口碑和知名度。日前,安美科技亮相上海国际润滑油展,高调招聘东南亚市场总监,角力国际高端工业润滑油市场。

  1、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3-2011年,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6 %,进口年均增长21.8%。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并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基于宠大的国 外贸易市场,安美把2012年作为走出国门的新财年,期待在未来三年争取润滑油品规模再翻两番,达到10亿元营收。

  2、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国际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2002年,我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进出口占我进出口比重为57.2%,2005年下降至52.9%,2011年进一步降至45.1%。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占我国外贸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我对东盟、金砖国家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比重分别升至10.0%、7.8%,我对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出口比重分别升至6.6%和4.6%。在安美集团的海外战略版图里,安美10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海外贸易市场,在香港成立了贸易公司。近年来,安美重新调整了市场布局,将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作为重点突破口,期望在十二五期间占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

  3、货物贸易方式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03-201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4.2%,超过加工贸易17.7%的年均增速。2011年,一般贸易达19245.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3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2.7% 提高到52.8%;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305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3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8.7%下降到35.8%。同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加工制造程度逐步加深;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产业链不断延伸,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从2002年的64.7%和27.1%提高到2011年的78.1%和50.5%。安美因为产品定位准确,高性价比,同时具有个性化的金属加工行业解决方案,高附加值润滑和清洗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利润回报,东南亚经销代理商表示一定加大安美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以期获得丰厚回报。

  4、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方面看,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201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91.2%提高到94.7%;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8.2%提高到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20.8%提高到28.9%。与2002年相比,2011年我汽车出口数量增长37倍;船舶出口金额增长22倍,已超过韩国成为第一大船舶出口国;飞机、卫星出口实现零的突破,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手机、电视机、集装箱等50多种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比重逐步下降。

  从进口方面看,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调研统计表明,2011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达到7532.9亿美元和4629.9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43.2%和26.6%,比2002年分别提高3.8倍和4.6倍;高技术产品进口国际市场份额由2002年的6%提高到14%,位居世界第二;非食用原料与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两大类商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 14.2%提高到2011年的32.2%。

  据介绍,目前国内生产润滑油的厂家比较多,就生产润滑油的原材料“基础油”来说,全亚洲最好的基础油要属大庆油田产的加氢异构脱腊基础油,由它生产出的润滑油质量也是最上乘的,再配以进口的复合添加剂,生产出的润滑油那应当就是首选。

  比较有实力的一线品牌主要有:长城、昆仑、统一等厂家;大庆油田的主要品牌有:大庆产的昆仑、大庆润源等。

  而国外生产润滑油的一线品牌主要有:美孚、BP、三和、嘉实多、胜牌、德国FUOKO等。

  相比之下国外品牌的产品质量占有一定优势,国内品牌的产品价格占有优势,但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知名品牌安美润滑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线,已经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正角力打入国际市场!日前由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协办单位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润滑油、脂及调和技术设备展览会”在上海圆满闭幕。现场客户纷纷留下名片希望加入安美商贸平台做安美的经销商、加盟商,一些在行业做销售多年的营销精英则直接加盟安美公司,誓言成为安美营销军团的主力军。正如一位河北经销商说,“安美润滑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工业润滑油领导品牌,我们做安美经销商也能借此提升企业及自身的形象,同时安美有严格的市场区域保护政策,我们在区域市场内具有灵活的自主权。”

  秉承不断鼓励精英客户、培养优质客户、扶持潜力客户的销售理念,安美展会销售员工主动与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详尽为其讲授安美企业文化理念与全新商业合作模式,来宾纷纷夸赞安美人认真的态度和执着坚定的信念,使得安美品牌进一步深入人心。

  5、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轻工、纺织、医药三个行业,2011年共计出口5751.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5倍;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行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研发创新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建或外购等方式,将业务拓展到研发、设计等环节。农产品(5.34,-0.04,-0.74%)行业,2011年出口601亿美元,进口939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3倍和6.6倍,据WTO公布的统计,中国农产品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五,进口排名第三;与此同时,农产品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进口以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出口经营模式正逐步普及。

  顺天时、应地利、致人和,安美集团基于“道”所蕴涵的深厚国学思想与社会责任,安美公司在研发、制造、营销、运营等过程展显出"遵道"和"仁爱"、“奉献”、“关爱”等文化理念,虔诚呵护环境,污染零排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命,由润滑清洗产品延伸人类的终极人文关怀,安美经营一种责任和快乐生活方式。安美集团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需求,不断追求国际最新技术,在国内建设有三大研发制造基地,仅2011年第一季度申报专利发明专利12项,研发能力堪称行业第一。

  6、扩大进口取得积极成效。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积极扩大开放,进口总体态势良好,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障国内所需产品的供应、引导提升国内消费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进口规模由2002年的2952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1.74万亿美元,增长了4.9倍;进口年均增速22.6%,与出口年均增速22.7%基本持平,进口额占全球进口比例由2002年4.4%提高到2011年10%左右,在全球进口位次由第6位跃居到第2位;矿产、能源、农产品等大宗产品进口快速增加,占总进口比重由16.7%上升到29.2%。与此同时,积极扩大进口有效地促进了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2002年我国外贸顺差为304.3亿美元,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的历史高点。2011年,我国外贸顺差降为1551.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7年高点时7.5%降至2011年的2.1%。

  人生有限,科技动力无限,安美融合国际尖端技术,专注润滑和清洗产品革新,激起生产力增长,不断为客户的生产力增长创造无限可能,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腾飞。安美润滑作为国内润滑油行业民营品牌领航者,以“激发无限生产力”为己任,安美集团“遵道爱人,厚德润物”的经营理念,安美集团以润滑和清洗产品利他人,利社会,利天下,推动生产力时代变革来造福天下苍生万物。

  7、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推进。近年来,积极开展“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打击对非洲出口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专项治理等活动,进一步净化外贸生产和经营环境。加强我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和宣传推介,开展一系列外贸商品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编制、发布涉及轻工、医疗保健、纺织、食品土畜等领域的29类重点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手册,开通外贸商品质量服务平台(网站),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水平。安美作为中国知名工业润滑油品牌,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出口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和商品质量持续提升,加快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润滑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