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润滑油网 - 润滑油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财经要闻 | 国际要闻 | 国内要闻 | 技术动态 | 媒体聚焦 | 企业动态 | 市场聚焦 | 政策法规 | OEM专题 | 保养心得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聚焦 > 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四年获得三个国家科技大奖
F.biz | 商业搜索

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四年获得三个国家科技大奖

信息来源:runhuayou.biz   时间: 2013-02-22  浏览次数:1646

    1月18日,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来自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的汤仲平、李桂云与全国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感受着科技带来的力量和荣耀。

    此次他们团队完成的“高档系列内燃机油复合剂研制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了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首次基于自主添加剂复配体系研发了全系列高档内燃机油产品,迫使国际添加剂公司复合剂价格降低20%左右。

    1月21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上的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平静如常,研发人员顾不上庆祝,早已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只有办公楼电子屏上默默地显示着这次获奖的信息。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地处西北、占地不足百亩、实验室条件也并非一流的研发中心竟聚集了国内润滑油研发领域80%的专家级人才,在近4年时间里,连获三个国家科技大奖,让“中国创造”一次次在国际发声。

    来之不易的“中国造”

    润滑油,被喻为机械传动设备的“血液”,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通俗地说,只要动的地方,就需要润滑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润滑油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水平。特别是军事领域,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润滑油,就只能被动挨打。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中国第一代润滑油科技工作者,在当时的石油部兰炼炼制研究所(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前身),就开始了中国的润滑油技术研发。改革开放后,受“洋油”冲击,国内一些研发机构纷纷撤销,只有兰州研发中心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研发机构仍在艰难中坚持。

    此后多年,国外润滑油一统天下,国内润滑油企业不论是技术上还是市场占有率上,都远远落后于洋品牌。不仅如此,国外对润滑油的核心技术也一直实行全面封锁,要想冲破这种封锁,只能靠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

    从“七五”开始,国家把齿轮油添加剂的研发列入科技攻关中。1987年,现任研发中心主任伏喜胜,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匡奕九担任组长的攻关组做助手。到“八五”时,伏喜胜接任课题组组长,一同接过来的还有前辈们从1万多个化学分子结构中筛选出的最有希望的200个分子。最终,课题组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合成了含磷、硫磷、硫磷氮、硫磷氮硼4类不同化学组成结构的极压抗磨添加剂。这一技术一经问世,打破了长期以来“洋油”的垄断,使润滑油添加剂国际品牌无一例外出现价格跳水。从此,这支堪称“国家队”的润滑油研发队伍登上了国际舞台。2009年,这项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奇迹还在延续。2011年,“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国稠油深加工技术从空白到国际先进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应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在14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50年来,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从单剂到油品的自主研发,形成了独有的配方体系,冲破国外技术壁垒,自建了一整套筛选、分析和评定方法体系,并成功创立了自主品牌“昆仑”。这个“中国制造”品牌,已经在国际润滑油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面对这一项项开创性的成就,研发人员不约而同地说:“这些成绩,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

    能打硬仗的“国家队”

    科研科科长汤仲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润滑油就像中药汤剂,尽管都能治病,但每个配方都不一样,他们要研究的就是属于中国自己的“独家秘方”。但是,想要研制出“独家秘方”,就得耐得住寂寞和煎熬。

    从事了30多年研发工作的内燃机油所所长李桂云说,通常每个大项目里都包含了很多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研发都要经过实验室模拟、台架验证等环节。特别是目前国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与国外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要把这些做到配方里,还要达到国际标准,困难可想而知。

    一提到台架试验,每个研发人员都是既兴奋又紧张。通过了,就离最后的目标近了一大步;失败了,就意味着五六十万元的科研经费打了水漂。所以,科研人员总是要经历无数次的模拟试验,才能筛选出最好的配方上台架。内燃机油所汽油机油课题组组长汪利平说,有一次,他们把配方送去美国西南研究院进行台架验证,竟然出现了一个连这个有着50年验证历史的国际权威机构都无法解释的现象。没有现成案例,更没有文献资料,怎么办?团队只能没日没夜地待在实验室里,凭经验一遍遍重新调整配方,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国际专家们连声赞叹。

    “搞科研就像攀登高峰,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差一步,坚持住就能到达顶峰。”研发中心副主任徐小红说。在这个漫漫爬坡的过程中,研发人员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业用油所所长续景回忆说,科研项目刚起步时,整天都要和苯、甲苯等上百种有毒的化学试剂打交道,对身体危害极大;200升的基础油桶,女同志照样搬进滚出;冬天还要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室外清洗烧、玻璃瓶。但是大家琢磨最多的是怎么创新,怎么出成果,很少考虑个人利益。

    这或许就是“国家队”情怀,坚韧、团结和协作,支撑他们打赢一场场硬仗。

    科研人员的“理想国”

    在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几乎所有研发人员都曾收到过国际大公司的高薪邀约。但是,大家都跟商量好似的,都选择留下来。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是科研人员的“理想国”。

    “当初来这儿就是想干一番事业。”年轻的科研人员金鹏说,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理想,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和替代的。

    奖励优秀科研人员继续深造、支持研发人员参加国际大型交流活动、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成套润滑油评价设备……在这里,研发人员基本上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近年来,研发中心还先后与万里扬集团、浙江大学、解放军总装备部、上海交大、北京交大联合建立五大实验室,展开更广泛的合作,提升科研水平。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加入这个团队,扎根西部,在传承与接力中,实现自我,再续传奇。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润滑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