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润滑油网 - 润滑油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财经要闻 | 国际要闻 | 国内要闻 | 技术动态 | 媒体聚焦 | 企业动态 | 市场聚焦 | 政策法规 | OEM专题 | 保养心得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汽车隔音材料的选择——武汉松杉汽车音响改装
M.biz | 商业搜索

汽车隔音材料的选择——武汉松杉汽车音响改装

信息来源:runhuayou.biz   时间: 2019-02-02  浏览次数:6578

隔音材料的选择

在国内汽车隔音早已蔚然成风,不但汽车音响店都会经营汽车隔音产品,甚至不少美容店、综合店都有提供汽车隔音改装服务,而消费者们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也不难购买到各种品牌的汽车隔音产品。当然,产品的富裕和消费的便利,并不能代表车主们可以很轻松就得到满意的汽车隔音效果,事实上依然有大量的车主对于隔音改装的效果存在着保留,甚至在初次体验过后就对汽车隔音留下了强烈的抵触和否定。

这种消极现象的产生,往往并不出自于汽车隔音材料本身,而是由于施工者对于汽车隔音的产品特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了错误的选材和不规范的施工,导致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只要施工者对汽车隔音产品有足够了解,进行合理的搭配、科学的施工,汽车隔音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可以相信,每一位接受了规范的汽车隔音改装服务的车主,在事后对于隔音效果都会赞不绝口,并且和身边的朋友进行大力推介。

事实上,“汽车隔音”这个名称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讲法,从较为严谨的角度来说,称之为“汽车降噪工程”会更为贴切。

理论上说来,任何一种材料(物质)都不同程度的具有减震、隔音、吸音的能力,哪怕是一张纸、一块布。

在产品方面,按照材料的差别、以及在降噪过程中起到的具体特定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种类——减振材料、吸音材料、隔音材料、密封材料。从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来讲,理想的汽车隔音材料绝对不是减震、隔音、吸音产品的分别粘贴,而应该是一种产品对这几种隔音原理的综合运用。

null

中道Q-pad

吸音材料:吸音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吸收外部噪音能量、从而减少车外噪音传入车厢之内。在驾驶时,马路上往往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噪音,而车辆本身也会发出多种机械噪音(例如发动机噪音等),要对这些噪音进行处理,则需要通过吸音材料,对这些噪 音的声能加以吸收。常见的吸音材料就是俗称的“吸音棉”,当然我们也可以留意到,许多“吸音棉”使用的其实都并非是棉质材料,但这些材料都有着相同的共性,那就是轻质、多孔,同时具有良好的吸能作用 这是为了让噪音信号“易入难出”。如果车辆同时也升级了音响,则需要注意在安装了喇叭的门板上,不能使用太多的吸音棉,否则会造成喇叭发出的中频段信号被吸音棉所吸收,从而令音响效果出现失真。

null

中道Q-Carpet

隔音材料:和吸音材料不同的是,隔音材料的作用在于阻隔噪音能量的传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隔音材料在构成上和吸音材料刚好截然不同,主要是由质量大、密度高的物料制作而成,让声音难以穿透、直接反射而出。尽管在日常我们都把汽车用的降噪材料统称为“汽车隔音”,但在汽车降噪产品中,真正意义上的“隔音材料”却十分少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隔音材料都有着较大的质量,并不适用于汽车的特定使用环境。不过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专为汽车而研发的隔音材料,例如俄罗斯STP品牌推出的喷涂卫士,采用以乳香脂为主要成分的液态原料,不但施工简便、质量轻少,同时依然具有很突出的原料密度和隔音特性,在风干后就能发挥出众的隔音效果。例如中道Q-Deck则是一种良好的隔音复合材料,以高密度的铅合金来阻隔声波能量的入侵。

null

密封材料:车体各个部位的接合部,例如门边、窗边,又或者车体上的大小孔洞,都是噪音声能随气流传入的理想通道,因此务必进行密封处理,堵上它们的进出路线,方能确保得到完美的降噪效果。在汽车上比较常见的密封材料就是密封条,当原车的门框密封条老化后,换上质量更理想、使用寿命更长的专业密封条,可以让中低价位的车型都享受到媲美百万豪车级别的密闭效果,此外现在专业的汽车隔音降噪工程,往往都会使用专用的密封钉,对内饰板等部位上的孔洞进行填塞,加强门板内部的密封性。

在汽车上使用的隔音材料应该尽可能满足以下标准:

  1. 材料要轻,轻量化是整个汽车制造领域发展的大趋势,轻量化材料施工后不会使车身自重增加太多,增加油耗。

  2. 在宽频带范围内隔音性能和吸音性能好,隔音吸音性能长期稳定可靠。

  3. 有一定强度,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不易老化, 耐候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4. 外观整洁,没有污染。

  5. 防潮防水,耐腐防蛀,不易发霉。

  6. 不易燃烧,最好能防火阻燃。

  7. 环保材料,不含石棉、玻璃纤维等有害物质。

  8. 材料本身便于施工,如:便于裁剪,粘贴牢固等。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润滑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